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能源化工专业基本理论和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能够在煤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或从事以能源化工为专长的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能源化学工程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素养;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能源化学工程进行应用、质量、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评估及能源综合利用的初步能力;
4、掌握能源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能源综合利用、生产工艺和能源性能、种类,掌握生产工艺及相关化学工程技术,掌握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技能,特别是要了解煤的高质量利用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对不同能源的生产工艺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以及开发和设计高附加值产品的初步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新能源的开发能力;
6、具有计算机应用、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二、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化工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针对化工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工程科学基本理论和技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化工系统和过程,并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体现创新性的设计能力。
(4)研究:能够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依据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和实施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分析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化工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行业的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和化工产品开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能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降低或避免其不利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保护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化工设计中综合考虑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素。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化工行业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和义务。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当个体、成员和负责人的角色,发挥协同合作能力,履行相应职责。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化工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及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从事化工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及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学科通修课程
无机化学及其实验、分析化学及其实验、有机化学及其实验、物理化学及其实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原理及其实验、能源化工导论、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过程控制及仪表和Python语言基础。上述课程实验均独立设课。
四、专业发展课程
能源化学、能源化学实验、能源化工工艺学、能源化工专业实验、化工设计基础与化工设计实践。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为三—六年。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64 |
35.8 |
通识教育课程 |
选修课 |
11 |
6.1 |
学科通修课程 |
必修课 |
49 |
27.4 |
专业发展课程 |
必修课 |
14 |
7.8 |
开放选修课程 |
限选课 |
7 |
3.9 |
任选课 |
4 |
2.2 |
实习实践训练课程 |
必修课 |
30 |
16.8 |
合计 |
179 |
100 |
实践教学学分合计(实习实践训练课程+实验) |
61 |
34.1 |
八、毕业要求
集团对毕业员工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鉴定和审核。员工在学校规定弹性学习年限内,修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劳动”课程成绩达到要求,符合学校毕业条件,准予毕业。
九、教学日历表
周次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
S |
≡ |
≡ |
≡ |
≡ |
≡ |
≡ |
≡ |
≡ |
≡ |
所用标示“符号”的含义:“←——→”为理论教学;“≡”为假期;“△”为课程设计或综合(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考试;“*”为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为教学实习(或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为测量实习;“S”为机动;“○”为入学教育或毕业鉴定;“◆”为军训;“∥”为机械制造基础实习。
注:军训环节不占用教学周次,未进行单独标识